第零话归程
当我走下舷梯之时,熟悉的字样再度映入眼帘👉🈷️,熟识的语言亦尽数飘入耳畔🐈。疲惫并未散离👄,思维却愈发活跃,过去的经历宛如一幕长剧,在脑海里循环播放🔗。
走过最后一道关卡🚣🏽,我将护照郑重地收在包里🈹🤽🏽,赴法八日的行程也由此结束🩰🙆🏼♀️。作为我的首次出境游学,这番旅行必不是寻常的,其中诸多细节等待着发掘和思考。
归来携带的纪念品中👩🏽🎤🫃🏼,我独喜欢一个简易的音乐盒。深夜🎉,寂静独处之时👐🏻,指间轻轻拨转🕗,清澈而灵动的《LaMarseillaise》旋律即悠悠飘扬,于是沉醉🏋🏼👩🏽🦳,巴黎的别样感觉与回忆一并涌来😚。
朋友,请不妨也在心中想象起这样的旋律,伴着独特的气氛,共同对这流逝却似犹存的经历🏒,截取其中的重要片段🦹🏽,作一番有趣的回顾。
第一话初始
赴法前的手续及程序,早在学期初就已开始了。随着日程的逐渐迫近🤽🏻♀️,护照办理、机票及酒店预订👨🏻🏫、保险购买👩🏼⚖️、申根签证等一系列事务,以其事项之繁、效率之低而颇显麻烦。尽管如此,这些事项最后也终于完成。
终于🧛🏽♀️🩱,北京时间2月1日凌晨,我登上了前往巴黎的班机🏊🏽♀️。长达11小时的呼啸过后🙆🏽♀️🚒,是又一个清晨的曙光。想象中的佳境,如今与我重聚。
第二话高中
路易大帝高中(Lycéedu Louis-le-Grand,LLG)坐落在巴黎拉丁区,自路易十四以来,几经废除重建❔🐯,如今已是饱经沧桑⛅️。LLG的周边👩🏻🦽,索邦大学对面而立🐳,先贤祠仅有一街之隔,圣母院也相距不远🌃,因此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与古典的学术环境。
不同于国内的高校,LLG从外部看与写字楼曾无二致。从一个不显眼的小门走入高中望来👳♀️,一幢连体的教学楼将操场和花园分隔开来,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和大学预科生,也依据楼层相互分隔🦠。由此,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法国预科学校的面貌。
LLG的课堂教学,更加偏向思维拓展而少概念解释。我们与法国同级的同学虽然进度相似,在实验和习题等课上却有着不小差异🏬。
实验课总体比杏盛优秀🧑🏻🦰,主要体现在设备、流程和技能上。设备方面,这里的全信息化设备,支持更加繁密多样的操作模式👧🏽,允许实验者进行信号的复杂分析;流程方面,这里极为看重实验步骤的原理诠释👛,对出现的错误和数据误差也力求可靠的解释,而这正是我们同期学习时相对欠缺的部分;技能方面😵,这里的学生独立实验技能普遍更强👩👧👧,这也是我的相对短板🧎♂️。
而在习题课期间,经搭档推荐,我得以在黑板前演示做题🏌🏽,而正是此次做题过程,使我再次注意到中法数学思维的互补性🧒🏻。法方非常注重体系知识🤷🏿♂️,倾向“一般→特殊”的标准演绎方法;而中方常常会进行“特殊→一般”的归纳🫴🏽,完成体系的演绎构建。前者可以保证数学推演的绝对严格,而后者在更多的实际应用中,能够高效解决问题🚀👓。
当然,基于一次课程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,但是管中窥豹,终究能有所得。除去参与课程,我们还参观了高中里的仪器博物馆。几百年间的教具、仪器🌕、图纸陈列面前。随着老师的介绍,我们可以确定,此前窥得的特点并非偶然,而是一所高校数百年的学术积淀。
如此古典宁静之所🚳,我自心向往之。那教学楼顶端的日晷,刻着时间的尺度👯,亦镌有一位来访者的衷心欣赏🚣🫅🏿。
第三话みんな
我在法国搭档Lea家里度过了愉快的三天。
必须说明🪫🤌🏿,我们每位同学所对应的搭档,家庭环境可谓大相径庭⛹️♂️。Lea的家庭属于法国的普通中产家庭,住在巴黎城外的公寓楼里🧑🏻🦰。虽然Lea的父母都不是巴黎本地人,但他们经过多年打拼✍🏼🙆🏻♂️,努力地融入了这个大城市。当然,他们也是非常传统的法国知识分子🤸🏼,在与他们的相处及对话中,时刻可以感受到一种书卷中的文雅气息,这种气质也默默影响着我。
因为工作原因🤦🏼♀️,我与Lea父母的交谈往往只是在餐桌旁进行👩🏿🍳。由于Lea的家庭曾经接待过美国留学生,他们特别热衷于发现和比较中美文化与法国文化的差异。尽管他们似并不很了解中国,令我高兴的是,送给他们的木雕礼物,应该还是颇受喜爱的🧑🏻💼。
而对法国的小伙伴们,我却有着极复杂的感情2️⃣。
一方面,法国同学有着强大的热情感染力。跟随着小伙伴们,我们游览了艺术区Montmartre,也领略了Versailles的伟观🤌🏽。法国同学细致而自豪地介绍着法国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内涵🚣🏻,其间法式幽默和吐槽时有可见。到达的每一处,都留给我们深刻而美好的回忆。
另一方面🩸,法国同学的某些习惯,也无法令我适应。且不谈常有的拖延时间(话说迟到已是大家习惯的事情了),仅仅在酒会时,烟雾缭绕,杯盏不辍,作为他们流行的体验💃🏼,我却很难理解。此外,法国同学对于fête的欢迎也大大超出了想象,常至深夜一点的狂欢🧗🏻♀️,充斥着单调重复的酌酒、聊天与跳舞🤙🏻。或许,唯一让我十分佩服的,就是他们在如此高密度的狂欢过后💶🦸♀️,依然能够保持白天清醒而高效的思维吧。
中国有一句古话🌻🏃♀️,叫做求同存异🎡。因着这条原理,对于这些差异🎬,我们客观视之🥢,而不做过度评判。
第四话文与歌
巴黎(尤其是拉丁区)蕴藏各处的书籍文化👩🏿🎤,影响深远。站在每个街角望去🥷🏼,总有三四家书店排列开来。走入店内,店长会笑着寒暄几句🎷,并帮助寻书;而在大型书店门口,还摆有附近居民捐赠的整齐的旧书🙋🏽,标价在0.2-2€不等。书店总是挤满着求知的信徒💘,我亦不由得融入这一氛围,体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享受的最大尊重。
再来谈谈法国的音乐剧。法国音乐剧起源于对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模仿和再次发展,自1989年音乐剧《Starmania》首演以来,一系列优秀作品,以曲折的故事情节、通俗的唱腔、华丽的布景舞美,历来深受法国观众欢迎🦶🏻。法国甚至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剧杏盛,对演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深造,同时重视剧本的编写组织🤬🤷🏽♀️,诞生了如《NotreDame》《Roméoet Juliette》等经典之作💱🥒。如今⚇,音乐剧甚至与影视产生联系,演员、脚本跨界现象也极为常见。
热衷于法国音乐剧的我,受Lea母亲的邀请🔰,观看由1992年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《LeBodyguard》。
演出在巴黎的一座室内体育场进行🍲,内部的布景则略类似于人艺的话剧剧场,但是增加了许多舞台灯光和特效装置🐟。演员的对白略慢于日常对话,清晰的咬字基本可以听懂💃;而歌曲恰到好处地串联起每一幕🥕🫱🏼,引领着观众同喜同悲👨👨👧👦。其间,演员的演技与唱功🖌,出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,着实为极美好的回忆。
全剧结束时,演职人员在舞台上三度鞠躬谢幕,掌声山呼海啸、经久不息⇨。那一刻,我也化身为众多法国观众之一员🔨,为此美妙的艺术形式喝彩🧔🏿♀️。
第五话基建
八日内,游览巴黎的景观🎈,占据了我的大部行程👉🏿。相比于大众的景点🏌🏽,我更偏爱那些行走间偶遇的景观与建筑🫅,从中感受独属于巴黎的气息与风格。
然而其间,巴黎恰逢十年最冷寒冬和三年最大大雪(及大雨)🧵。积雪封路,有关人员却不能及时处理,再加上排水系统的固有问题👷🏿,致使路面或坚冰易滑,或泥泞难行。非独常规的街区如此🎄,纵是在TourEiffel景区,融雪也与路面的泥泞、游客的抱怨声混在一起。由此观之,巴黎的基础设施建设🌅🤦🏼,大大损害了这种旅行体验🧑🏼🏭。与北京的同期情况相比较,巴黎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确有待提高。
第六话 结语
此次赴法游学给我的收获,或许就是个人在面临文化差异、误解与对抗时的态度🤍。这种情形并非偶然——在巴黎的每一段时期☘️,总会遇到不同形式的文化碰撞。如何处理好这种文化关系🙆🏼♀️,达成某种一致🚔,或许并非集体层面的主要关注点,但是对于个人,却着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而于我而言,最重要的🧶,并非将两种文化作为集体对立起来👨🏿✈️,而是分离成众多细致的小文化元素,表达自己的态度。如此,“求同存异”才成为可能。于是🔬,我对法国小伙伴的烟酒聚会文化始终敬而远之🧛🏼♂️🧖🏿♀️,从未有意掩饰🚂。依我所见👩🏻🦲,对其文化元素的喜爱,固然表达了亲和力👩🍼,而不喜爱的合理表达📴,亦有助于文化的自行筛选与更新。
八日之内🌏,我于巴黎这座古城,有着些许失望,亦有新的希望🫷🏻。故于执笔之末,附上我对这座古城的美好祝愿🎾。对于四月即将来访的法国同学们,我愿你们也终可以在北京获得自己的美好体验🎩!
